重点推荐 工作动态 师生之家 学习之窗

西湖微党课|循梦而往 群星闪耀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23 作者:



大家好,我是肖向一,来自西湖大学,一所为梦想而生的学校。今天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位为“绿色中国”之梦而来的人:孙立成,国际著名物理化学家、人工光合作用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0年3月,已经在海外工作数十年的孙老师,怀着科研报国的理想,毅然放弃在瑞典皇家工学院的优渥待遇,全职回国加盟新成立不久的西湖大学,担任讲席教授。在经历了7000公里的飞行、因新冠疫情带来的隔离后,孙立成教授便马不停蹄地在杭州这座“梦想之城”开始了人工光合作用和太阳能燃料中心的建设工作,并任中心主任,投身于太阳能燃料与太阳能电池前沿领域中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和瓶颈应用技术的突破。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需要在2030年前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13%提高到20%。而“绿色氢能”作为公认的未来能源发展方向,正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绿氢”可以作为燃料,直接供给耗能巨大且目前依赖煤炭的冶炼工业;也可以通过燃料电池技术,供给交通运输和货物运载;并能作为绿色化工原料,生产出不少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工基础化学品、高端化学品。

孙立成教授以太阳能为驱动力,通过相关催化手段分解水制取“绿色”氢气;他研制出的催化剂,其催化效率优于世界范围内商业催化剂一万倍。

行走于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的实验室里,我能感受到的,是中心科研工作者们夜以继日刻苦钻研的氛围;我能听到的,是为了科研攻关而产生的感人故事:他们有的为了追求科研理想,辞去优渥高薪的企业岗位或者安逸稳定的大学教职,钻入实验室内,只为了能够找到更好的催化剂;有的根据自己的实验进程去安排婚期,完成人生大事后马上返回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来。

看着中心从刚回国时孑然一人、空空荡荡的一间办公室,到现在拥有41位团队成员、4个独立运营的实验室,其中的艰苦卓绝和呕心沥血,可想而知。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份精神气质书写下一个共同的名字——科学家。

这份精神气质,不仅深刻体现在孙立成教授身上,也体现在西湖大学许许多多的科技工作者身上。从微小的蛋白质结构到复杂的分子合成机理,从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到青藏高原的冰川雪线,从小小芯片上的冰刻纹路到土地空间多维度多样化的使用,西湖大学的科研人们一直在挑战世界范围内的科学难题,不断地推进人类的知识前沿。

西湖大学,只是中国众多科研工作者的一个小小缩影。他们身上有“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的坚韧顽强,有“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不辞辛苦,有“一腔热血情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爱国热忱,有“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的无私奉献。科研工作者与我们普通人一样,虽然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却能在这探索之路上扩宽生命的广度,不断积累作为引领者、探索者和创新者的勇气和力量。相信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们终将能够让全人类看到,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也终将让历史的天空见证,循梦而往,群星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