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知识就是播种幸福。科学研究的进展及日益扩大的领域将唤起我们的希望,而存在于人类身心上的细菌也将逐渐消失。”如果说诺贝尔奖是对科学家的肯定,那么诺贝尔的这句话也是对科普的总结。
今年7月10日至15日,由西湖教育基金会、西湖大学党委组织部和西湖大学团委共同组织的“科学之树播种未来”西湖大学博士生科普助学团,来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在德格县和白玉县开展科普助学活动。
距离杭州2700公里的德格和白玉,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00米以上。受地理因素影响,两县发展基础薄弱。在这里,当地孩子可以完成9年义务教育,之后再想上学,就要去康定市、泸定县、甘孜县甚至成都市了。西湖教育基金会和西湖大学通过杭州市对口支援和区域合作局得知这些信息后,决定将今年的科普助学活动定在德格、白玉,组织博士生奔赴高原,为4所中小学校的孩子们带去科普课程,为2个中学和3个小学捐建科学角。
从6月筹备开始,经过报名、选拔和一个月的课程打磨,来自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和工学院的胡松、马昭懿、许学寒、孙一明、刘芳、沈静怡、周岩等7位博士生,带着《器官再生》《神奇的干细胞》《药片中的奥秘》《神奇的表面活性剂》《如何科学实现农村易腐垃圾变废为宝》《寻找现实中的哈利路亚山“超导体”》和《鸟类中的“点头”现象》等科普课程来到高原。在浙江省赴四川省甘孜州帮扶工作队白玉工作分队、德格工作分队的帮助下,为德格县中学、德格县龚垭小学、白玉县中学和白玉县第一完小,给400多名藏族孩子带去科学知识。
以下是来自本次科普助学团博士生的分享。
马昭懿(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我希望给孩子们带去什么?这是我报名科普团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干细胞具有无限可能,我给孩子们讲述干细胞的故事并告诉他们,“你们的人生就像干细胞一样,具有无限的可能,只要你们奋进笃定、勇敢努力、认真学习,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掌握自己的命运!”
短短5天,我不可能给孩子们带去多么丰富的知识,但希望给他们带去一束光,一束用知识点亮未来、创造无限可能的光。
此行给我带来了什么?我看到,在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还存在着教育资源欠缺、科学素养匮乏的偏远地区,那里的孩子,眼中有对科学的好奇;我看到基层干部和乡村教师对乡村振兴、对教育事业的付出,他们是乡村孩子成长的最坚实后盾。
科学之树,播种未来,期冀此行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也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将科学种子播撒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共同撑起美好未来。
马昭懿正在给白玉县中学的同学讲解人体器官
沈静怡(西湖大学理学院)
“科学之树,播种未来”,这是此行的口号。出行前的我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直到给中学生上第一节课——我明明提前查过初中学习进度后做的课程,却发现学生几乎没法听懂我的课堂。
当时的我受到很大冲击。我自己从小到大受到全国最好的教育(之一),从来没想过山区的教育是什么样。我情绪低落,大家都来安慰,说你站上讲台那一刻就是对她们最大的鼓励。
是的,“她们”,当地人告诉我,这里的女孩子甚至用不上卫生巾,我的出现对她们而言就是鼓励和榜样。其实,这些安慰当时并没有真正安慰到我。但我还是连夜改了PPT,准备接下来的科普课堂。
直到在白玉中学上完课,几个女孩子围着我,说我是她们的榜样、想要和我合影时,我才知道我们真的给这些女孩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播种未来”的含义。
沈静怡在课堂上讲授超导体相关的物理知识
许学寒(西湖大学工学院)
“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出发的时候,凌晨五点,正赶上云谷的朝霞。一路上,紧张、激动,不安、担心。
真正走进德格与白玉的四所中小学后,我又放下心来。我的课堂,从维生素C出发,讲述日常生活中药片的秘密。通过片剂与泡腾剂的崩解实验对比,向同学们介绍不同剂型之间的区别与科学原理。
课堂上同学们的热情与活跃超乎想象。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乐观。尤其是在我们看来临床上目前无法解决的疾病,同学们却相信都会解决。
在一样的年纪时,我们也一样乐观、好奇、充满热忱。只不过,春夏秋冬的循环,增加了一些年岁,也磨淡了一些曾经的热情。而同学们的期待、乐观却让我回忆起当初的誓言: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尤其是课后,听说有同学听完我的课而改变了人生理想,便觉得此行值得,也算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许学寒通过药片的秘密讲述制药背后的科学原理
周岩(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我带着满腔期待和兴奋踏上行程。这次的科普课程,经过一个月的反复打磨试讲,课件版本号都排到1.5了,与一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差别。
为了吸引小朋友听课,我在课程中加入了很多互动环节;担心图片不好理解,我制作了动画、剪了视频。我的课程以生活中观察到的鸟类点头现象抛砖引玉,逐渐引入科学方法论,最后再到实际应用如何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在做课件的时候,我将当时的感想随手记在了备注栏:“科学并不是什么神圣严肃的东西,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事物,然后想办法解决疑惑,爱上科学。
第一天,我给其他队员担任助教;第二天,有我的课堂了,小朋友很热情,课上到中间,我因为缺氧喘不过气,只能趁着放视频的时间大口呼吸。第三天,我有连续两节排课。没想到,在开课前,我却因为高原反应倒在了白玉县的教室里,之后三度进医院。
对我而言,甘孜之行是有遗憾的,没能把准备好的课程分享给更多小朋友。但是,孩子们求知和纯洁的眼神,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心灵;科普团老师和小伙伴们给予的关心与温暖,像一团火给予我力量。我们留下了科学的种子,带走的是心灵的平静。
周岩身体不适的第二天,仍然坚持到学校参与课堂
胡松(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喜欢泰戈尔作品《用生命影响生命》中的一句话: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
本以为“科学之树播种未来”公益项目只是组织博士生走进乡村中小学校,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未曾想,有一颗种子也慢慢在这群博士生心中长大。每节课前,我都会问小朋友:我们来,你们开心吗?第一次的回答都是孩子们害羞的笑。当我问出第二遍,孩子们都会大声喊出开心!
虽然我们几位博士生还未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的出现至少让孩子们更加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也正是他们的信任,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从事前沿科学研究、投身社会建设的理想。一代代传承,一辈辈努力,用生命影响生命,巨龙腾飞正在成为现实。
胡松正在向同学们介绍人体心脏的位置
孙一明(西湖大学工学院)
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支教。
我的课程向同学们介绍什么是表面活性剂,从小朋友们喜爱的肥皂泡开始,延伸到我们课题组从事的科研课题,希望小朋友能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在心里生长出对科学的追求。
小朋友敏锐的观察力和天马星空的想法让我印象深刻。在龚垭小学,我请同学画出他们认知中水滴的形状,有位同学毫不犹豫地画了一个太阳,也许他对水滴的印象里常常伴随着阳光吧
小朋友的天真、可爱、淳朴、活泼触动着每一个人,是我们无怨无悔投身科普助学的最大动力。就像富阳援川工作组的干部徐磊所说,这些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和城里孩子一样。
有一堂课的提问环节,一个男生说“我以后也要去西湖大学”,让我很感动。我们如愿给孩子们播下科学的种子,但出乎意料的,此次支教在我的心里也种下了勇往直前的人生信念。
孙一明带孩子们观察水滴与桌面之间的接触角
刘芳(西湖大学工学院)
跟随科普团,我们来到格桑花开、景美人美的甘孜,照片无法诠释美,唯用眼、用心、此刻、当下!
虽是暑假,德格中学的孩子们早早到校,课堂中,他们的执行力震撼了我,仅用5秒就能搬好桌子、恢复纪律!体现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白玉一完小有位亲力亲为的校长,他知道孩子们的名字,落实课堂、对接各类事宜,致敬每位像他这样热爱教育的人!
本次科普,我以变废为宝为主题,开展了香蕉皮制酵素实验,我想同学们已然明白,科学不遥远,科学在身边。
我以“榜样就在身边,时刻树立榜样,自己也是别人的榜样”结束课堂,鞭策自己,也启发孩子们去树立榜样,希望他们自信洒脱、勇敢追梦、成就自我。
每堂课积极活跃的气氛也给予我莫大的鼓励,我已分不清,是他们收获更多,还是我收获更多......
刘芳在课堂上带孩子们用香蕉皮制酵素,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